<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我会努力争取减刑,你也要好好改造”
        “云”会见让双囚重树信心

          走在前往会见的路上,李慧(化名)既紧张又激动,今天是她和丈夫雷某会见的日子。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4年没见面了……

        W020200729457988326135.png

          李慧在省乔司监狱女子分监狱服刑,其丈夫雷某则在省乔司监狱第九分监狱服刑。当天,见到丈夫的一刹那,李慧忍不住笑了起来。和她的开心不同,视频另一端的雷某显得有些沉默。看到丈夫一直低着头,想起一直以来警官们对自己的鼓励,李慧安慰丈夫道:“以前不懂法犯了罪,那都过去了。只要我们俩认罪悔罪,好好改造,政府是不会放弃我们的。还有11年我就能出去了,我会努力争取减刑。你是男人,更要加油!”听了妻子的话,雷某抬起了头,眼中似乎噙着泪。

          看起来乐观的李慧心里其实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如果当时能跟儿子见一面,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李慧自责地说。原来,2017年7月,临近李慧开庭期,她与前夫所生的大儿子因为难以接受母亲可能要判十几年刑期的结果,最终选择了投河自杀。大儿子的离开就像一根刺,扎在了李慧心里,让她深深体会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对家人的伤害之深,也让她更加珍惜亲情。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罪犯是监狱教育改造的重要原则。李慧的情况引起了民警的关注,在谈话教育中,她对亲人的牵挂让民警们找到了教育改造的着力点。

          在民警们的鼓励下,与丈夫的信件交流、与高墙外家人的亲情通话成了李慧坚持改造的动力,她也越来越坚信,“认罪悔罪是对待过错的最好态度,积极改造是自己唯一能赎罪的方式、是对家人最好的交待。”

          “罪犯认罪悔罪的态度、改造表现等都是减刑假释的重要参考依据。”民警吴玲说,为了能早日回家,弥补对家人的亏欠,李慧总是憋着劲儿埋头改造。

          会见结束前,李慧一边鼓励丈夫积极改造,一边嘱咐道:“你还有2年多的刑期,出去以后要照顾好儿子。他们成绩好,不管怎么难,都要想办法让他们上学……”

          短短30分钟的会见,缓解了4年多的思念。会见结束后,李慧很快又给丈夫写了一封信:“一定要听警官的话,遵守监规,多多学法,积极改造,不要计较得失,好好赎罪……不要忘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争取早日回家,回归社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会见结束前李慧和丈夫的约定,也是入狱以来民警对她的教诲。

          在省乔司监狱,像李慧与雷某这样的双囚家庭还有不少。据调查,双囚家庭的罪犯一般较少有亲人会见,亲人之间基本处于失联状态,他们也因此更容易丧失改造信心。为了让罪犯能在希望中改造,近日,监狱开展了不同于普通会见的双囚会见活动,重联这类罪犯的亲情纽带,重树他们的改造信心。目前,双囚会见已为20对亲人罪犯搭建起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