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创新社区矫正模式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如何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实现社会平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极大考验。一直以来,浙江社区矫正工作以司法行政力量为主导,社会力量有效配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党建+”模式 线上线下精准矫正

          社区矫正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谢谢你李老师,多亏你帮我做通了思想工作,我一定好好配合,积极改过自新。”社区矫正对象秦某一再向结对帮扶的李老师表示感谢,谢谢李老师在他迷茫的时候为他进行心理疏导,甚至还帮他找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这种场景在宁波北仑的“红领之家”时常出现。由1000多名党员组成的“红领之家”社区服务站除了为困难人员提供义务帮助,还把目光聚焦在了社区矫正对象身上。党员们主动和社区矫正人员编组,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用“红领”的正能量激发矫正人员心中的“善”。2014年以来,“红领之家”通过专业化、品牌化、多样化的一对一式矫正工作模式,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率、再犯罪率均为零的目标。

        W020201122552287082644.png

          借助丰富的党建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红船起航地嘉兴成立的“先锋助矫”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成为了当地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嘉兴,从党群服务中心到“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甚至文化礼堂、党员先锋站等地都建有“矫正驿站”。当地通过培育“先锋助矫”党员志愿者带头人和群众骨干,建立“先锋助矫”个人工作室,设置党员志愿服务岗,把“先锋助矫”教育帮扶工作延伸到家门口。目前,嘉兴市共组建“先锋助矫”帮教团队82个,招募“先锋助矫”党员志愿者1.8万余人,受到群众的好评。

          除了夯实线下教育帮扶平台,嘉兴还将“先锋助矫”纳入“智慧矫正”工作体系进行统筹推进,并以桐乡为试点,研发“先锋助矫”掌上平台,探索建立联动协同、精准认领、积分管理等10余项工作机制。今年10月,“先锋助矫”微信小程序——“桐心矫”在桐乡上线运行。程序通过设置精准结对、精准就业、咨询解答、精密智控四大场景,根据矫正对象需求智能匹配,精准认领并落实帮扶,确保实现“先锋助矫”活动的精准智控。

          “这些方式有效帮助矫正人员解决了再就业问题,让他们生活有出路、就业有门路、生活安稳有着落,从而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嘉兴一基层司法所长感慨地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率永利表示,社区矫正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浙江将全力打造浙江特色“修心教育”品牌,突出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参与专业性和制度化,推广“先锋助矫”经验,深化社区矫正阳光志愿者行动、“巾帼助矫”等,构建政策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帮扶机制。

        “智慧+”模式实现数据共享协同

          先锋引领、社会参与为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而信息化技术则为社区矫正工作装上了新引擎。

          “我们是桐乡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证件,你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桐乡市行政区域,且不听从返回指令,现在请跟我们回去协助调查!”

          这是桐乡市社区矫正中心正在处置一起社区矫正对象不假外出突发事件。能够实现在1小时内就发现并对事件进行处置,得益于桐乡市司法局的“智慧矫正”建设。

        W020201122552290573500.png

          在桐乡市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内,人证三合一验证终端、自助报到机、执法仪、司法E通等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可以实现监管、执法、核查24小时无死角。同时,依托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建立法治联盟链,打通政法一体化通道,实现矫正对象从入矫到解矫全流程、全时段网上流转,网上监管。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电话机器人等信息化手段,让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帮扶更精准、更快捷、更智能。

          这只是全省智慧矫正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对我省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浙江积极构建“智慧矫正”体系,着力提升社区矫正科学化水平。例如探索建立全维度、智能化的赋能数据层,提升社区矫正业务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全时空、立体化的精密智控层,深化“智慧矫正中心”创建,研发应用“云雀”信息化智能监管系统,形成“天地一张网”监管指挥态势;探索建立系统性、预见性的风险防控层,发挥“智慧矫正联合实验室”作用;探索建立时效快、交互佳的智慧办案层,深入推进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建设,推动案件流转无纸化,提升执法办案效率。截至目前,全省部门协同办案达1.5万余件。

        “宣传+”模式为社会平安助力

          要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离不开普法宣传。

          “通过VR切身感受酒驾的危害性,以后在驾驶过程中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了。”体验了VR反酒驾教育后,矫正对象张某由衷地说。

        W020201122552286215953.png

          2019年,全国首个“社区矫正VR警示教育”基地在台州市黄岩区社区矫正中心落地建成,教育社区矫正对象有了新路径。中心先后开发上线了VR反酒驾教育、VR毒品危害教育、VR缉毒体验教育、新冠病毒科普、矫正人生微电影、红色教育、VR心理放松教育等10余个作品。社区矫正对象通过VR终端设备进入虚拟场景,切身感受监禁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区别,从而更珍惜在社会上服刑的机会,大大提高学习教育效果。

          今年以来,全省还掀起了学习社区矫正法的高潮。6月28日,省政府举行社区矫正法新闻发布会;7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社区矫正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社区矫正对象减刑案——湖州市社区矫正对象在缓刑期间三次逆行、奋勇救火而获减刑,在全国产生较大反响;浙江新闻三分钟学法栏目发布《漫“话”社区矫正法》;绍兴市创作全国首本宣传绘“小蕉回正途”,并制作成抖音视频,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宣传;金华市在广播电台发布“你演绎我解读”情景剧,聘请专业的法律英语翻译,为全市列管的外籍社区矫正对象普及社区矫正法;湖州市推出“社区矫正云课堂”系列视频4集,派驻民警变身“普法达人”,播放量达10万次。这些宣传入耳入心,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情,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社区矫正是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把罪犯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预防和减少再犯罪的责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局局长彭磊表示,省司法厅将全面加强社区矫正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建设,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贡献力量。未来,浙江还将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协作,提升社区矫正一体化水平,为长三角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浙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