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化解“堵点” 破解“烦事”
        杭州法院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近日,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公安局分别设立“微法庭”,这是杭州法院首次在行政机关设立“微法庭”。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杭州法院通过设立“微法庭”、推进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等方式,为破解人民群众的“烦事”和社会治理的“堵点”提供了一个事半功倍的路径。

          今年1至8月,杭州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2.03%,诉讼案件高位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万人成讼率为41.4,同比下降30.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多年邻里矛盾在“微法庭”消解

          几十年的老邻居,因为一面围墙闹了5年的矛盾,老顾一纸诉状将老泮告上了法院,最终法院判决老泮拆除违建围墙。执行中,执行法官考虑到邻里关系和谐存续,放弃直接采取强制拆除的措施,多次到现场协商调解,但效果始终甚微。

          随着“微法庭”的建设深入各个乡镇、街道、村社,执行法官通过“微法庭”协作机制,联合瓶窑法庭,径山司法所、综治办以及径山镇某村村委,在该村“微法庭”进行调解。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调解效果,双方当场握手言和,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微法庭”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提供了强大助力,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在城市居民社区、乡镇行政村、行业机构内,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设置微型法庭工作室,实现诉讼、调解、咨询24小时不打烊。

          杭州市中院从2019年11月起在全市范围内部署推广“微法庭”成功经验。截至2020年8月,全市法院已在村、社区、行业建立2114家“微法庭”,村社覆盖率达71.4%,其中包括设立行业“微法庭”37家。“微法庭”建设获得了省委政法委的高度评价,称之为“诉源治理的有力载体”,成熟后将向全省推广。

        6小时完成律师调解+司法确认

          6月10日,江干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组接到北京金诚同达杭州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的申请,请求对该所调解工作室接收当事人自主申请调解后达成的调解协议效力进行司法确认。

          这是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双方余某、杨某系同乡,杨某在承接余某工程过程中受伤病构成九级伤残。纠纷发生后,双方自行委托北京金诚同达杭州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在律师的调解下,历经6个小时,双方对损害赔偿责任达成一致。审查后,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至此,余某与杨某持续一年多的矛盾通过“律师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圆满解决。

          据悉,杭州中院于2017年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协全面启动律师调解工作,在法院、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形成了律师调解“杭州模式”。

          截至2020年8月,全市形成了“60+1”的工作模式,即60家律师事务所每家设立调解工作室、1家以公益性调解为主的杭州律谐调解中心。2020年1至8月,2818名律师参与法院委托调解工作,共调解案件5619件,成功率38.7%,自动履行率95%。

        “5+X”联动,诉讼信访隐患化于未发

          近日,桐庐县法院江南法庭法官郑霞参与了一场特殊的调解。

          2019年11月,路灯施工人员老潘在小店里听到有人议论路灯的安装问题,十分生气,与对方发生了争吵,后来老潘叫来了侄子,冲突从争吵演变成大打出手,导致双方人员不同程度受伤。

          事件发生后,辖区派出所组织调解,并根据“5+X”(“5”即公安、法院、司法、信访、行政复议,“X”指对调解有帮助的组织或个人)联动机制,邀请江南法庭参与。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当地村委等多方努力下,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原本可能引起诉讼的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

          杭州法院自2017年起开展“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诉源治理。以桐庐为例,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放哨员”“消防员”作用,对一些潜在性纠纷及时化解,必要时及时启动“5+X”机制,将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让诉讼信访隐患化于未发、止于未讼。今年1至8月,桐庐法院收案7016件,同比下降8.30%,诉源治理成效初显。

          将非诉机制挺在最前面,矛调中心极大便利了非诉和诉讼解纷的有效衔接。今年以来,杭州14家基层法院已全部入驻县级矛调中心开展诉讼服务、调解指导等工作。矛调中心与“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共同促进群众的矛盾纠纷快速高效稳妥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