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有一批人的养老金账户开始“发钱”,被检察官锁定

          时隔4年,终本的执行案件突然恢复执行,近日,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执行款的张先生惊喜不已。

          早在2018年,因寿某拖欠张先生借款5万元迟迟不还,张先生起诉到法院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可是,寿某声称自己无力还债并且年纪大了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法院调查后未发现其名下有任何财产可供执行,经张先生同意,对此案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处理。直到今年,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被终本执行的寿某自2019年年底退休之后,每个月都能从养老金账户领取4000多元的养老金、福利津贴。

          “我们研判后发现,如果每月从寿某的养老金账户扣除基本生活、医疗保障等必要开支,仍有3000多元可供执行。”承办检察官表示,像张先生这样执行标的总额不高的情况,若定期执行很快就能执结。

          检察院随即向法院建议对该案及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恢复执行。法院予以采纳后,当即对寿某的养老金账户采取冻结的执行措施,定期扣划账户内的部分款项履行还款义务。

          同时,检察院又积极运用数字化查询系统等数字化办案手段,对辖区内近三年民事终本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身份及社保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提炼终本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的年龄信息、生存状况、银行信息、社保信息几大要素,搭建社保执行类监督数字化应用场景进行类案治理。“我们对筛选出来的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进行详尽调查后,锁定了一批具备可执行条件的被执行人养老金账户,并同步共享给法院。”检察官说。法院对此高度重视,就终本执行人员的养老金账户执行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涉及的执行金额达十余万元。

          “养老金账户每月发放金额虽然不多,但贵在细水长流,在保障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定期稳定地执行,可有效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提升案件执结率。”滨江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专项治理还在深入推进中。

          (当事人均为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