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多次上门协调,又远赴重庆当面指导
        法官奔波之下,申请执行人终于拿到赔偿款

          “李法官,谢谢您!”近日,邓某收到了17万元赔偿款和司法救助款2万元,特地打来电话道谢。

          邓某是龙港市人民法院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当事人。执行法官李开苗多次上门协调,并远赴重庆市石柱县指导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促成双方达成和解,使这起原本“执行不能”的案件最终得以执行完毕。

          “快叫救护车!”2020年8月,申请执行人邓某在被执行人翁某经营的泡沫厂工作时,左下肢不慎被机器绞断。经医院救治,他的左下肢被截肢,落下七级残疾,累计花费医疗费、护理费等近22万元。

          2020年10月,由于和翁某协商无果,邓某诉至龙港法院,要求翁某赔偿医疗费等损失。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分三期支付。可翁某在支付了第一期2万元赔偿款后,未再履行。

          2022年1月,邓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官调查后发现,翁某名下无车无房,无财产可供执行。“法官,我也是自身难保啊。”后来翁某主动来到法院进行财产申报,并说明难处。原来,翁某的母亲、妻子均曾患有癌症,术后需持续药物治疗,开销巨大。事故发生后,泡沫厂已停止经营,翁某现在在外地打零工养家,自身收入仅够维持家庭生活,实在没有能力赔偿。

          执行法官李开苗到社区核查后发现,翁某的情况属实,案件陷入了执行不能的困境。可一想到年近七旬、肢体伤残、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李开苗心里始终不是滋味。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两家人都能渡过难关。”为此,李开苗敲响了翁某家的大门,人不在。一次不行,再去一次……当他第四次来到翁某家时,终于碰见了翁某母亲。可她表示家里困难,无能为力。李开苗又一次次往翁某所在的社区跑,希望社区出面帮助协调。

          “李法官,楼下有一名姓翁的人找。”6月2日,李开苗接到一通电话后,赶紧冲到法院办事大厅,见到了翁某的父亲和妻子。二人表示家里确实困难,只能拿出10万元赔偿款。

          化解矛盾的希望就在眼前。李开苗多次联系翁某父亲协商沟通,最终对方承诺将赔偿款加到17万元,但这些都是找亲属东拼西凑的,已是能力极限。而对翁某尚未支付的20万元赔偿款,邓某仅愿意放弃1万元,这还差着2万元……

          “这种确实困难的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面对缺口,李开苗决定指导邓某通过司法救助程序进行填补。可邓某文化程度不高,家乡口音又重,沟通存在障碍,加上他独自居住在重庆老家,无依无靠,让他写这份申请材料实在困难。

          李开苗查阅资料发现,在诉讼案件中邓某曾委托过一名代理律师。他立刻与律师联系,对方热心地表示愿意帮忙。6月23日,李开苗买了飞机票,再转乘动车、汽车,2天里跨越1550公里,来到重庆市石柱县的邓某家中。在律师的“翻译”下,李开苗和邓某顺利沟通起来。

          “我相信法院。”看着远道而来的李开苗,邓某签下了和解协议,并配合完成财产情况调查,顺利提交司法救助申请。最终,邓某收到了赔偿款和司法救助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