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垃圾分类不规范?去年全省罚了8万多起

          “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垃圾分类在浙江推进得如何了?5月13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会上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情况工作的报告。

          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省设区市城区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8%、县级城区达78%、农村行政村达76%;通过分类处置,全省生活垃圾增长率从2016年的12.2%下降到2019年的0.7%,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5%,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这些年,浙江着力突破减量难题,以食品、礼品、外卖等为重点,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努力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减少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塑料袋使用,推行菜篮子、布袋子;餐饮企业、学校、单位食堂推行“光盘行动”;进一步健全回收体系,全省共建设分拣中心144个、回收站6172个。

          减量的同时,处置设施则在不断完善。浙江以县域平衡为原则,加快补齐短板,全省已建成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49座,日处理能力超过9万吨;同时,加快推进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湖州、舟山已提前实现焚烧、餐厨设施县县全覆盖和“零填埋”。

          在提升垃圾分类质量上,浙江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涌现出不少具有浙江特色的“金点子”,如杭州江干区的“桶长制”、金华金东区的“两定四分”、温岭市的“物业+”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分类模式。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不规范的企业及个人,浙江强化负面约束,依法查处,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处罚8万多起,罚款1400多万元。

          今年,浙江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目标是: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今年底,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不低于50%,每件快递包装耗材平均减少10%以上;焚烧处置设施实时监控装置安装率达100%,其他处置设施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