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包租婆”可不光是收收租而已 她们已经是一道“平安风景线”

        “包租婆”上门拉家常了解民意.jpg

        “包租婆”上门拉家常了解民意

          “你家最近几天有没有新租客?有的话记得及时登记。”中秋国庆长假刚结束,义乌上溪镇上潘村妇联主席潘艳平就穿着“包租婆”红马甲,上门提醒各个房东完成日常登记。

          “包租婆”这支平安志愿者队伍,早已是上溪镇的一道“平安风景线”。为什么叫“包租婆”呢?义乌市公安局上溪派出所教导员王飞剑介绍,上溪镇有5.7万流动人口、26440间可出租房屋,几乎每家都有出租房,而且基本是妇女在家管理。能不能将这些“包租婆”的作用发挥起来,让她们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中来?2018年11月,“包租婆”平安志愿者队伍成立了。“智能门禁要关好,电动自行车不要在租房内充电……”除了日常平安宣传,“包租婆”们走街串巷,把镇里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就连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也会第一时间报告给社区民警。

          苦竹塘村的“包租婆”杨大姐性格开朗,是远近闻名的“知心大姐”,调解邻里纠纷少不了她的身影。最近,老吴和邻居因门口垃圾桶摆放的事情闹不和。邻居觉得老吴把垃圾桶放得离自家门口太近,气味难闻。“为了一个垃圾桶,多年的感情不要啦?”杨大姐一开口就打出感情牌,最终让双方各退一步,老吴把垃圾桶放远一点,邻居也可以使用这个垃圾桶,双方握手言和。

          “我们从群众信誉好、热心公众事务的妇女中择优确定人选。”对于“包租婆”的选聘,上溪苦竹塘村按照派出所要求,专门制定了招募规定和程序。“我们设置一定门槛,为的是让热心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只挂个名。”苦竹塘村相关负责人说。

          为更好激发“包租婆”的活力,上溪派出所联合当地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包租婆”队伍管理机制,还出台了积分奖励办法。2年不到的时间,“包租婆”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已有100余人加入。“包租婆”们累计收集社情民意5360条,化解矛盾纠纷126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