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让“美”有价值 让“丑”有压力
        ​桐乡河山镇“三治融合”小积分带来基层治理大改变

          2019年2月,桐乡市河山镇开始试点推行“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通过将城乡居民的行为具体量化,有效实现了“治理理念—治理载体—治理成效”的互联互通、互相促进。

          “我用积分换面吃!”“别的商铺都能得到表扬,我家积分排最后,我也是要面子的。”“这次活动是我用积分赚来的!”……让“美”有价值,也让“丑”有压力,小小的积分带来了基层治理大大的改变,河山镇在嘉兴市2019年度平安镇(街道)考核中获得第一名。

        从破解垃圾分类难题开始的试点

          “村民能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就已经不错了,还要求他们分类,真的很难。”2018年,河山镇堰头村开始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一直在基层治理上颇有方法的堰头村党委书记唐荣方这次也犯了难,“村里很多老人不认识字,那我们就从教他们认垃圾桶颜色一点点开始吧。”

        W020200908556720278467.jpg

          慢慢地,村里的垃圾分类有了起色。如何让村民一直保持这股劲?唐荣方想到了利用奖励措施激励的办法。

          堰头村是河山镇第一个成立乡贤参事会的,乡贤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2018年12月,又一次乡贤参事会召开。唐荣方把自己想通过奖励措施推进垃圾分类的想法提了出来,立马得到积极响应,许多成员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纷纷主动要求出资。最终,会议决定由乡贤捐资成立村级“乡贤奖励基金”。

        W020200908556694892428.png

          有了基金,堰头村决定按照分类准确率对农户发放面券奖励,村民可以凭面券到指定面馆免费吃面。为什么要奖励面券?“如果直接奖励10元,村民拿在手里似乎没啥感觉。”唐荣方说,村民都很淳朴,特别是老人,“他们有时去镇上赶个集,也舍不得吃一碗面。如果奖励的是一张面券,去面馆时,别人掏钱自己用券,他们就会觉得很有面子。”面劵的效果立竿见影,去年,堰头村成功创建了浙江省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

        W020200908556696034668.png

          在面券的成功经验上,去年4月20日,堰头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堰头村“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办法》,并将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办法规定,村民可以通过参与群防群治、举报违法犯罪等12种方式获得积分,同时还列出了“农户周边环境存在脏乱差的情况,拒不整改;邻里关系不和谐,出现矛盾纠纷”等26项扣分内容。积分主要通过“一户一档案、一日一巡查、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赋分、一季一排名、一年一评比”的方式进行,超过100分的部分才算积分,可以进行兑换。

        W020200908556693135386.png

          现在在堰头村,积分不仅可以兑换面券等实物,还能兑换居家养老、文化礼堂免费租用等服务。

        有效打通社区和居民间的最后一百米

          社区、居民、邻里之间如何进行良好互动是社区治理的一个难题。凭借“积分”这根纽带,河山社区有效打通了社区和居民间的最后一百米。

          “以前有事找物业,现在习惯找社工帮忙了。”来自安徽亳州的河山社区新居民潘洪庭笑着说。去年,社区在河滨花园和金茂花苑两个封闭小区试点积分制管理。推行之初,要求社工上门登记,建立一户一档,并亮明身份,主动与业主建立联系。住在河滨花园的潘洪庭就这样与社工谈俐益“搭上了线”。今年疫情发生后,了解到在老家的潘洪庭一家着急回来,谈俐益每天与他们保持联系并提供各种帮助,最终他们一家顺利回来。

          前不久,金茂花苑7月份的积分排名又上墙了,居民徐炳奎得了第一名。他喜滋滋地来到社区的积分超市“物色”奖品,“陆书记,我这个月又积了19.3分,马上就到100分了,可以换一个热水壶。”河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陆月平也为他加油,“你看群里报个线索、垃圾分个类、参加一次巡防,随时随地都可以得积分,一点都不麻烦。”

          在河山,像徐炳奎这样乐在其中的人越来越多,居民的集体认同感、荣誉感也不断提高。

          除了社区治理,积分制对商户的日常管理也发挥了大作用。

          山东人于瑞芳在五泾村五泾集镇经营炒货生意已有8年。之前,她总习惯把炒货放在门口走道上,镇里劝说了几次,收效甚微。可自从实行积分制管理后,于瑞芳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为了保证积分公平,五泾村组织了一支评判队伍,由3名专职管理员加3名商户自治会成员组成,每月对商户进行打分考评,以6人的综合分值来确定最终得分。第一次积分排名出来后,于瑞芳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她家倒数第一。听了自治会巡查员的劝导,于瑞芳说,“别的商铺都能得到表扬,我家排最后,我也是要面子的。”她即时整改,并在第二次积分排名中,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目前,五泾村在对商户的积分制管理中,主要对门前三包、越门经营、垃圾分类、诚信经营等7项进行考核。“针对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积分中表现突出的,我们准备给予年度积分减租政策。”五泾村党委书记张国强表示。

        更广更深领域拓展积分制管理

          目前,河山镇已在多领域拓宽“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的覆盖面。

          2020年暑期,河山镇中心学校学生吴小青和同学在乌镇华醒少年AI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编程课。对于能参加这个活动,吴小青特别自豪,“这个机会是我在学校里赚积分获得的!”

        W020200908556744409632.jpg

          原来,早在去年5月,河山镇中心学校就通过积分管理的方式,从思想道德、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勤劳简朴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益于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吴小青获得了较高积分,成为此次河山镇科协组织的研学一日行活动成员。

          除了学校,企业也是河山镇实行积分制管理的重要领域。目前,河山镇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小微企业积分评价小组”,以符合条件的企业为对象,对22项常规指标以百分制进行量化赋分,同时设置4个加分指标、8个减分指标进行评价,每年度进行一次。积分评价结果将应用到评先评优、贷款授信、积分奖励等方面。

          一开始,桐乡伟邦针织有限公司在积分评价中分数不高,只能贷到低档次的额度。为了能拿到“三治小微贷”最高额度的授信,该公司积极整改提升,最终凭借良好的企业管理、经营态势及党建工作,积分达到96分,拿到了500万元的贷款授信。“没有‘三治小微贷’前,要申请到同等数额的贷款,公司要拿出1000万元以上的房产或资产做抵押;现在,凭信用无需抵押就能贷款,随时可借用,真是及时雨啊。”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悉,当地农商银行已向84家企业授信2.383亿元,其中用信57户1.3324亿元。

          目前,河山镇9村1社区均已启动“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工作,共有超过200个村民小组、约6100余户村(居)民户参加,累计发放面券、理发券、超市实物兑换卡等8000余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积分制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三治融合’河山样板。”河山镇党委副书记沈利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