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磐安县:推进“六无善治”平安村庄创建

        磐安提升“六无善治”品牌(主).jpg

        磐安提升“六无善治”品牌

          2019年以来,地处浙江中部的磐安县,以“三网覆盖、三治融合、四防并重”为抓手,全面推进“六无善治”(无案、无访、无讼、无邪、无赌毒、无亡人事故)平安村庄创建,深化乡村有效治理,加快构建“平安磐安、共建共享”工作体系,逐步探索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磐安升级版,当地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1%。

        “管头管事十法”

          农历已是腊月,磐安县尖山镇乌石管头村,这个被称为“金华农家乐第一村”的地方,迎来了从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地赶来过原味年、吃农家菜的城里客。2019年,这个仅有800余人的小村庄,涌进了70万游客,最高日接待游客4200人,全村旅游收入突破1.6亿元。

          面对蜂拥而至的外来客流,为了实现矛盾不出村,管头村创建了“管头管事十法”。即:先锋引导法、红色网格法、共建共治法、天网防控法、警民联防法、家规民约法、纠纷调解法、最美激励法、身份验证法、暖心疏导法。“管头管事十法”始终坚持“两先”理念,即本地人与外地游客发生纠纷,先从本地人身上找原因;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发生纠纷,先从党员干部身上找原因。

        磐安织密治安监控防范网(3).jpg

        磐安织密治安监控防范网

          去年9月,管头村还成立了“管头管事团”,48名农家乐业主、摊贩、村民代表领到志愿服务“蓝马甲”,专门负责村里的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游客投诉、心理咨询等事宜。

          厉伟尧就是管头村的一名“管事志愿者”,他每天都要到村里的综治中心上班,到各个农家乐经营户宣传指导,到游客中了解诉求。他说,“管头管事团”下设治安、治调、食安、巡防、消防、宣讲、游客投诉、心理咨询8个管事小组,大家一起管好村内小事,坚持“源头预防,化解为先”理念。若是村里有人的车子被碰了、游客东西丢了、邻里有纠纷……叫上他们准管用。

          有一次,一位绍兴的游客在管头某农家乐住宿洗澡时,不慎摔倒致手部骨折。“管头管事团”接报后,立即对该农家乐进行查访,并在第一时间把游客送到医院,事后又以最快的速度让游客拿到赔偿。

          不仅如此,“管头管事团”还结合民情民访代办,建立管事志愿者“一对一”“一对多”联系群众服务模式,采取“2+N”(信息收集员、代办员+兼职代办员)的方式,全面推行民情民访事项“全盘代办”。

          管头村还建成了磐安全县最为规范的村级综治中心,内设警务室、监控室、老厉调解室、心理咨询室,配备防爆、消防、药品等应急设备124件,定期组织管事志愿者、党员干部开展突发事故演练,提升游客安全感;引导全村农家乐业主安装监控,目前全村共有监控探头298个,全部接入管头村综治中心,形成无盲区天网,确保“人过有痕、车过留影”,完善了民生服务、治安防范等多项重要功能。

        “一村一警”和“山城管事员”联合治理

          地域面积广、村居分散、交通不便,是磐安县面临的现实警务问题。

          2019年,磐安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一村一警”山区警务机制,即在治安复杂村逐村安排派出所民警兼任村居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其他村居视情由综合素质好的辅警兼任村主任助理,部分村居由机关支部结对,选派民警兼任。截至目前,磐安已选派98名民警和32名辅警,兼任66个村居的党支部副书记和170个村居的主任助理。

        山城管事员参与解决纠纷(2).jpg

        山城管事员参与解决纠纷

          与此同时,磐安县在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设立“山城管事”工作站,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派出所领导任副主任,在村级综合楼及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下设工作点。当地还筛选出334名“山城管事员”,按照“属村管理”原则,明确每位管事员的管事村居。

          李方虎,是磐安县公安局玉山派出所民警,也是玉山镇佳村的“村警”、兼职村干部,近日,他照例来到村里的办公楼,与村治调主任杜雪华、“山城管事员”郑晓芳,商议全村监控安装后的有关问题,并就村里前段时间发生的一起邻里纠纷进行回访;刚刚被磐安县委评选为“担当作为好干部”的玉山派出所教导员孔柏银,在“一村一警”实施后,成为了珍溪村“第一书记”,他每天奔波10公里入村,和村干部处理村务,到村民家中走访解决问题……

          “一村一警”与“山城管事”联合,最大限度地把各项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山区一线,夯实了农村治安防控根基,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提升“六无善治”品牌

          磐安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银星介绍,磐安县将每年开展创建“六无善治”A级平安村(社)。今年已评定3A平安村15个,2A平安村18个,1A平安村23个。

          该地完善基层党建网、完善全科网格网、完善纠纷多元调处网。磐安县以“党建+全科网格”为引领,健全“全心党员、全科网格”服务体系,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安装监控、参与平安巡查、排查稳定风险隐患、劝解信访矛盾、发放平安资料,1-11月,该地在金华市“平安三率”测评综合成绩列全市第一;打造由村支部书记、联村干部、政法干警、党员组成的全科网格,梳理明确网格员工作清单50项,切实履行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平安宣传、民生服务“五位一体”网格服务,全县267个网格配备网格工作人员1.2万余名;以做强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为目标,积极吸纳知民情、爱调解的社会各界人士为调解员,同时做大个人调解品牌,建成11个以调解员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室;建立一城三片区域性调解员队伍,推进区域联动,改变乡镇(街道)调解员“单打独斗”局面,化解多件跨区域疑难矛盾纠纷。

        民情民访代办让百姓办事更方便(1).jpg

        民情民访代办让百姓办事更方便

          该地注重村(社)自治、加强村(社)法治、弘扬村居德治。磐安县建立涉村(社区)工作36项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建立红黑榜,今年以来,全县共有11人因违反村规民约受到处罚;搭建说事亭、乡贤参事会、村民议事等平台,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民主议事;发挥“夕阳红公益站”“管头管事”“山城管事”等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法律服务团,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加强法治阵地建设,建立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厅、法治书屋等法治文化基地,全县现有各类法治宣传场所46个;立足“南孔”儒家文化,建立中国乡土儒学研究中心,创办弟子规学校、杏林书坛,传承修身存养、道德理性;推进文化治村,开展乡音宣讲,大力弘扬“和为贵”思想;开展“最美磐安人”等模范典型和“村级媳妇”“好公婆”“好邻居”“好妯娌”等身边典型评选,营造积善余庆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县累计评选各类道德模范3000余名。

          磐安县以健全人防队伍、推进技防运用、强化消防建设、加强心防建设。该县以综治中心为核心,依托警务室,搭建起村级治理架构;发动党员干部自愿参与治安巡逻,全县共有专兼职巡防员3万余名,每村每周至少有3个晚上开展治安巡逻,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织密监控防范网,全县所有村出入口和主要活动场所均覆盖到位;全面应用“智慧消防”智能管控平台,推广城市消防远程监控、“智慧用电” “智能预警”、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等系统,为火灾防控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依托村综治中心,设立防诈咨询窗口、安防体验室等,全面推进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事故、防犯罪等专项宣传、疏导工作,今年以来,成功阻断多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为群众及时止损200余万元。